(相關資料圖)
高考越臨近,一些高三生的壓力會越大,焦慮情緒越強。近日,哈六中心理教研室的老師通過舉辦“空中心理課堂”為高三生解壓,告訴學生“壓力并不是我們的敵人”。
趙麗偉老師在“空中心理課堂”中說,傳統(tǒng)的思維認為的在高考前出現(xiàn)中高度的壓力、焦慮緊張情緒,這樣的應激反應對高考來說是糟糕且應該被回避的。其實,這種觀點是有一些誤導性的。壓力并不是我們的敵人。
看待壓力方式不同,生理反應就不同
我們人類的大腦在經(jīng)過無數(shù)年的演化,已經(jīng)具備了相當完善的自動化處理系統(tǒng),面對壓力時產(chǎn)生的情緒就是其中之一。像這樣的大考在即,面對未知、有很多不可控因素的高考,我們感到有壓力、焦慮都是極自然的。高考臨近你神經(jīng)緊張;面對考卷,你也許還會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、甚至手心冒汗等等,可是你有仔細想過嗎?幾近完美的人腦自動化控制系統(tǒng)為什么會讓我們出現(xiàn)這樣的生理反應呢?通常我們將以上的這些生理變化視為焦慮或壓力太大的信號,但若將這些現(xiàn)象當成身體活力充沛的象征,表示已經(jīng)準備好迎接挑戰(zhàn)又會怎樣呢?
在哈佛大學所進行的一項研究中,他們正是這樣告訴受試者的,在社會壓力測試開始前受試者學著將壓力反應當作助力:心跳加速是蓄勢待發(fā),呼吸急促也不要緊,這是為了讓大腦得到更多的氧氣。受試者中,那些學會將壓力反應看作是有幫助的人,比較不會憂慮。緊張焦慮少了,信心反而提升了。但最令心理學家吃驚的發(fā)現(xiàn)是,受試者生理上壓力反應改變的方式:在這項研究中,當受試者把壓力反應看作是有幫助的,他們的血管就會很放松,他們的心臟仍在強力收縮,但心血管系統(tǒng)的樣子比較健康,事實上看起來更像感到興奮和鼓起勇氣時的樣子。這就是最新的壓力研究結果:改變看待壓力的方式,生理上的壓力反應亦隨之改變。
擁抱壓力和焦慮,學會“良性壓力”思考
同學們有沒有感覺在有壓力的環(huán)境中,你神經(jīng)的興奮性會增強,你的拖延會減少,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將壓力、焦慮視為興奮、能量或者動力。你要做的是:擁抱你的壓力、焦慮和緊張的情緒,并告訴自己:“我很興奮”。這是“良性壓力”的思考模式,它可以幫我們以更積極的心態(tài),去應對困難的壓力源,從而幫助我們在高考中達成目標并收獲成長。
如何看待壓力至關重要,如果你剛才,表示備考倍覺壓力與焦慮,或者在考場上壓力使你心跳加快時,希望你會記得心理老師所講的內容,然后你再自我盤算,加速的心跳,為的是努力產(chǎn)生力量和能量,這是我的身體在幫助我準備迎接挑戰(zhàn)。當你如此看待壓力,身體會相信你的判斷,生理系統(tǒng)也就跟著無所畏懼。高考,你只需整裝待發(fā)!
哈爾濱日報記者 張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