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)
近日,長篇財經小說《如棋入戲:金融圈名利場浮生記》由經濟日報出版社正式出版發(fā)行,同步正式在京東網、當當網以及新華書店等多平臺發(fā)行。
《如棋入戲:金融圈名利場浮生記》以21世紀20年代的上海灘金融圈為背景,以一位新來上海的年輕女士視角,親歷一起巨額海外收購失敗項目的轟然倒塌,揭示表面上是偶然被騙,實際是企業(yè)內部各種腐敗,“不論對錯,只看得失”價值觀的深層次問題。
本書作者王淇悅曾是券商投行從業(yè)者、風險投資機構從業(yè)者,如今又多了一個身份:財經作家。十多年投行、金融機構、外企的工作經歷,讓王淇悅對金融業(yè)務、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生態(tài)有著一手的、深入的、真實的認知。建立在這些認知上的獨立思考,構成王淇悅寫作牢固的地基,使得她能在宏大的框架下敘事,找到寫作中呈現(xiàn)的財經故事相對準確的定位。
近些年,以投行、券商、基金公司等為核心的金融圈,因從業(yè)者的高收入、高學歷、高門檻頻頻站在聚光燈中心,引發(fā)各界的高度關注。在《如棋入戲》這本書里,陸家嘴的投行、民營金融公司和新興互聯(lián)網新貴企業(yè),最終在同一個漏洞百出的項目上坍塌,引人深思。聲名顯赫的大人物,和出賣靈魂往上攀爬的小人物,都伴隨著一場他們自己一手搭建的華麗殿堂的坍塌,而走向了終點。書中的多位人物以一種異常悲壯的方式,走過了一段匆忙的人生。
該書批判了一種現(xiàn)象,即一家企業(yè)如果倡導的價值導向是“真相無條件地讓路給利益”,那么在這些組織構架里,部分既成的管理者們習慣并受益于這種“利益得失壓倒真相”的思維,最終結果是企業(yè)的利益受損。“如果年輕人再對紙醉金迷的修羅場的金融圈趨之若鶩,當看到這本書時,他們腦海中有一些停留和思考,產生一絲警覺,哪怕是一閃而過的醒悟,那也是一種意義?!蓖蹁繍偙硎尽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