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有300多天在路上,這個群體被稱為“現(xiàn)代游牧族”?!翱ㄓ选?、“走南闖北”是他們呼朋喚友的“暗號”,他們行蹤不定、長時間不歸家、體力負擔重、作息不規(guī)律、要直面體能、技能、心理等多重考驗……他們是卡車司機,他們用卡車將民生物資、各類貨物等運送到目的地,支持社會的運轉。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?本期快手行業(yè)圖鑒,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帶你一起走進卡車司機的生活。
“帶著家”闖天涯
“卡嫂”將卡車改成“房車”
“昨天我們送貨到安徽,今天要把一批貨拉到昆明去,隨后將再裝一批貨物,送去海南?!边@是80后卡車司機張偉和妻子張燕的生活日常。全國各地跑,永遠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。
張燕和丈夫是江蘇連云港人,開卡車已有9年時間?!凹抑欣先苏疹櫤⒆觽?,我們倆在外出車,一年有300多天都在外面。忙起來時,兩三個月回不了家?!睆堁喔嬖V記者,卡車司機不能照顧到家庭,幸好有老人幫忙帶孩子。調查數(shù)據顯示,37.3%的卡車司機的日均工作時長在12小時以上,近四成卡車司機每月1天不休。高強度的工作讓陪伴家人成了奢望。
卡車司機需要比常人更快的反應能力、精湛的駕駛技術,以及行車期間高度的注意力?!拔乙部剂薆2駕駛證,我們夫妻倆輪流開車,互相照顧?!睆堁喔嬖V記者,卡車司機“帶著家上路”,吃喝都在路上?!芭惆槔瞎黄鹋苘嚨钠拮樱覀儤I(yè)內稱為‘卡嫂’。”
卡車司機吃飯沒準點,三成左右的卡車司機會在車上做飯。為了讓在外奔波的時光更有生活氣息,張燕對卡車進行了改裝。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在張燕的快手賬號(舌尖上的卡車生活:群主)中看到,她換了可旋轉座椅,把主副駕駛座中間的位置變成了升降餐桌,座位后面改成了伸縮床,床下有各種鍋碗瓢盆調料等,有插座、小冰箱、鋰電池,座位上還有水龍頭。適合“不下車做飯”;她還將卡車的儲物部分改成了另一個小型廚房,在停車時用這個小廚房“做大餐”。很多網友、卡車司機看到她在快手上展現(xiàn)的生活,羨慕地說,這是把卡車改成了“房車”。
“在車上做飯,是為了節(jié)省時間和成本?!睆堁嗾f,飲食不規(guī)律、過度操勞,身體容易出現(xiàn)問題?!昂煤瞄_車,好好吃飯,才會更長久地奮斗下去?!?/p>
快手成卡車司機“擴大版朋友圈”
他們收獲更多尊重和關愛
通過快手,了解不同行業(yè)的生活,成為粉絲們的一個新發(fā)現(xiàn)。卡車司機以男性為主,來自快手平臺的數(shù)據顯示,卡車司機創(chuàng)作者中,女性司機占比不足5%。年齡范圍在60后到00后,其中80后是卡車司機中的中堅力量。《2021年貨車司機從業(yè)狀況調查報告》顯示,中國有2000多萬位貨車司機,57.5%的卡車司機的月均收入在5000-10000元之間,32.7%的司機薪酬在10000元以上。
張燕告訴記者,自己與老公輪流開車,人停車不停,更安全,兩個人比一個人效率高一些,人稍微輕松些?!袄瞎诳粗と搜b貨時,我已經做好了飯,他上車后,我已經導航了目的地?!彼f。接不到貨的時候,卡車就會“趴窩”,利用這個時間倆人休息調整一下狀態(tài)。
記者看到,很多卡車司機在閑暇時候會發(fā)快手視頻記錄生活。一位貨車司機說,在跑車孤獨漫長的旅途中,快手里的朋友給了很多幫助?!安徽J識路,發(fā)一下快手,當?shù)胤劢z就能看到并提供行駛路線?!薄芭芮嗖鼐€時,粉絲能跟隨著我的鏡頭,蹭車‘云自駕’。”
張燕是2018年開始玩快手的,在快手上展示改裝經驗技巧、分享工作中的快樂,認識了不少朋友。張燕說,粉絲也給予了卡車司機很多感動。“有段時間忙,沒顧上更新,很多粉絲發(fā)來私信詢問我們是否安全,要不要報警等?!睆堁嗪芨袆?,“有時更新視頻也是報平安”。
卡車司機們也用實際行動塑造著新形象。快手是他們打破偏見的重要途徑。記者看到,在疫情期間,不少司機化身志愿者,幫忙運輸物資。張燕的丈夫張偉是個退伍軍人,他們參與了抗疫物資的運輸。
“快手為我們與卡友之間,與粉絲之間提供了情感支持的平臺,也讓我們發(fā)現(xiàn)了更多有關職業(yè)的意義和使命。”張燕說,快手是很多卡車司機的“擴大版朋友圈”。
用意志對抗勞累,用車輪追趕時間。卡車司機們打破物理上的距離與空間限制,支持社會運轉,他們也在移動互聯(lián)網上通過手機屏幕發(fā)生聯(lián)結,給孤獨漫長的職業(yè)旅程中增添不少真摯的情感。
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 李沖
校對 徐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