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黃欣然?通訊員 王怡瑾
5月14日是母親節(jié)。在社工領(lǐng)域,有一群特殊的母親,她們是自己孩子的媽媽,同時也照顧、關(guān)愛著其他更多孩子,她們通常被稱作“社工媽媽”。
(資料圖片)
社工媽媽是常年跟孩子打交道的一群人,“母親”于她們而言,不僅是一個家庭角色,更是一種社會職業(yè)。如何扮演好社工媽媽這一社會性角色?她們與孩子之間又發(fā)生了哪些暖心故事?5月12日,記者在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見到了3位社工媽媽,聆聽她們的故事。
“暖心媽媽”黃和梅:一聲“媽媽”給予前行的力量
“媽媽!社工媽媽!”每每聽到孩子們下意識叫自己“媽媽”,黃和梅心頭都會涌起一股暖流。對她來說,一聲聲“社工媽媽”,是愛的呼喚,給予她前行的力量。
黃和梅在長沙市暖心社工綜合服務(wù)中心做社工已有5年,負責(zé)失母兒童關(guān)愛項目。她所接觸的孩子,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,缺少母親陪伴和母愛關(guān)懷。
小龍第一次見到黃和梅時,他和妹妹都怯生生的,一個躲在門后,一個躲在柜子里。小龍的媽媽患有精神疾病,爸爸常年在外務(wù)工,兄妹倆的生活起居無人照料。那天起,黃和梅和志愿者時常到小龍家里,送去生活和學(xué)習(xí)用品,還帶小龍?zhí)咦闱?。漸漸地,小龍變得開朗起來。
一次夏令營活動,當(dāng)看到小龍主動與同齡孩子做游戲,與志愿者們擁抱時,黃和梅打心眼里欣慰、自豪?!昂⒆幽茉谖覀兊膸椭拢幸粋€快樂童年,這就是做社工媽媽最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?!?/p>
為避免給這群孩子貼上負面標(biāo)簽,黃和梅和同事稱他們?yōu)椤靶尼獭??!靶尼?,意思是被放在心上的寶貝,這個稱呼能讓他們覺得自己也是被人疼愛的,不是孤零零的小草?!?/p>
5年來,黃和梅入戶走訪,對接社會資源,組織小組活動,為“心崽”們筑起快樂成長的城堡。
“知心媽媽”王玲:用心理學(xué)制服情緒“小怪獸”
王玲是長沙市心家園公益人服務(wù)中心的社工媽媽,也是一名心理咨詢師?!吧绻寢屵@個稱呼意味著雙重責(zé)任?!彼忉尩?,“既要給孩子母親般的關(guān)愛,又需結(jié)合自己的專業(yè)知識,借助社會力量,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幫助?!?/p>
“小朋友們這周觀察到了哪些生活中的心理學(xué)?有沒有人用大白話分享一下?”在每周二的大白話心理課堂上,王玲和同事會鼓勵孩子們用“童言童語”講述自己發(fā)現(xiàn)或?qū)W到的心理學(xué)知識。她也會邀請家長一同參與課堂,親子共讀兒童繪本。
“情緒是個小怪獸,我們一起打怪升級好不好?”在王玲的課堂上,孩子和家長一起討論、講故事、做游戲,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心理學(xué)原理,既能解決孩子們生活中的情緒問題,也增進了親子關(guān)系。
王玲說,做社工十多年,最觸動的瞬間,就是收到感謝的那一刻。上周,她收到了一位老人發(fā)來的消息:在社工和志愿者的輔導(dǎo)下,我們的小朋友成長很好,開闊了視野,增強了社交意識和自學(xué)能力。感謝全體社工對我們的關(guān)懷和幫助,你們辛苦了!
“得知在我的幫助下,孩子們過上了更好的生活,我特別滿足?!?/p>
“自然媽媽”熊偉:在大自然中解放孩子們的天性
“有的人叫水母、西米,我叫西紅柿?!鄙绻寢屝軅ジ嬖V記者,在湖湘自然科普中心,每位社工都有一個取自動植物名的“自然名”。她們或許記不清彼此的真實姓名,卻絕不會忘記對方的自然名?!坝米匀幻嬲鎸嵭彰?,能讓參與活動的每個人卸下心防,沉浸式體驗自然的美好?!?/p>
在剛剛過去的谷雨節(jié)氣活動中,熊偉帶著孩子們在湖南圖書館觀察花草、了解小昆蟲的習(xí)性。正在進行的立夏節(jié)氣活動中,熊偉和同事帶著孩子體驗節(jié)氣習(xí)俗,比如立夏時節(jié)掛蛋兜、斗蛋、稱體重等。
“有的家長覺得臟、有蟲子、不干凈,讓孩子遠離自然。但我覺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要解放孩子們的天性,引導(dǎo)他們和大自然玩起來。”生活中,熊偉會帶自己的孩子觀察蟬蛻,記錄一只鳥的飛行。她說,大自然是最好的游樂場。
熊偉所在的湖湘自然科普中心正計劃培養(yǎng)1000名帶孩子親近自然的社工媽媽,目前已開展了9期公益培訓(xùn),每期均有百余人參加,為更多孩子創(chuàng)造觀察、親近和融入大自然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