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記者了解到,隨著“雙減”政策的推進落實,校外培訓降溫,家長們的思維在逐步轉(zhuǎn)變,愿意把更多時間花在學生素質(zhì)培養(yǎng)上。
這兩天,理工大實小四年級學生家長周女士退掉了之前報的培訓機構(gòu)線上課程,每天孩子放學回家后,兒子小朱會和小區(qū)的孩子們玩一會,晚飯后做作業(yè)、練會兒鋼琴、看會兒書,晚上9點半左右孩子就休息了。“現(xiàn)在的學科培訓班被安排在周一到周五的晚上,孩子每天在學校上課的內(nèi)容回來還要消化,如果再接著上補習班的話孩子也累,效果也不好。另外,我也擔心影響視力。”周女士說,“下周,學校的5+2課后服務就啟動了,我給兒子報了足球,希望他先把身體鍛煉好。雖然這樣安排,我自己還是有些不淡定,但我覺得方向應該是對的。”
“因為一二年級的孩子平時不布置家庭作業(yè),再加上周末校外培訓班也不上了,所以我感覺孩子的空余時間還是挺多的,這對我們家長來說也是挑戰(zhàn),需要合理安排孩子的時間。那么各種體育、科學、藝術(shù)類的培訓就成為首選。”二年級家長崔女士說。
家長們的思維在轉(zhuǎn)變,老師們的心態(tài)也在發(fā)生變化。這兩天,中山小學音樂老師段青青除了平時上課外,還在為下周“5+2”時間段要開設的“豎笛”社團課做準備,雖然除了正常課程又增加了社團課,工作壓力加大了不少,但段青青覺得還是挺開心的。
“說實話,我們這些小學科老師,在家長、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,同樣上一堂課,語數(shù)外課上,孩子們可能聽得很認真,但是音樂、美術(shù)課就喜歡糊弄。“段青青說,“‘雙減’背景下,學校不僅要開足開齊各類課程,社團課也給了我們更多展示的機會,能讓家長、學生感受到這些課程對于培養(yǎng)全面素質(zhì)的重要性,我覺得自己更有價值了。”
北京東路小學體育老師張宜玲說:“‘雙減’政策下,學校課后服務內(nèi)容中增加了很多體育活動的內(nèi)容,這意味著學生體育鍛煉時間更多了,對于我們體育老師來說這是值得高興的事。啦啦操、花樣跳繩等社團選的學生都非常多,還有很多家長給我打電話咨詢報名事宜,這也說明家長們對學生身心健康越來越重視了。”(錢紅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