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5G+廢鋼AI定級系統(tǒng)可降低約1%的廢鋼采購成本,且不會導致優(yōu)質貨源流失,年經濟效益達600至750萬元。”9月11日,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華菱湘鋼”)設備部智能制造室主管龍忠義向記者介紹了5G+廢鋼AI定級帶來的“實惠”。
過去,華菱湘鋼對散狀廢鋼進行卸運定級格外繁瑣。卸車過程中要對每一層的實物料型和夾雜程度進行甄別,用相機或執(zhí)法記錄儀進行記錄,最后依據驗收標準,給予一個評判結果。
有了5G+廢鋼AI定級系統(tǒng),通過精準的計算,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。
該系統(tǒng)經過3個月、5000多張廢鋼圖片的收集和專家標注,完成了算法開發(fā),建立了一個散狀廢鋼實物圖片的數據庫。在車輛卸運廢鋼過程中,通過3個5G智能球形相機對車廂內實物進行掃描和數據庫進行匹配,再利用AI系統(tǒng)的計算功能,就自動完成判級、扣雜等過程。
此項目不僅節(jié)省了人力,實現(xiàn)了7×24小時不間斷工作,廢鋼的定級也更加客觀、準確。
華菱湘鋼一直重視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,2016年開始打造“智慧工廠”,2019年又引進了5G技術。有了5G、云、人工智能的加持,“智慧工廠”計算能力越來越強,效率自然越來越高。
在長沙,依托樹根互聯(lián)的根云(ROOTCLOUD)平臺,三一重工近年完成了一系列智能化、數字化改造,全力打造的18號廠房被譽為業(yè)內最“聰明”、最會計算的工廠。
三一重工相關負責人表示,18號廠房像是一個大型計算系統(tǒng)加上傳統(tǒng)的操作工具、大型生產設備的智慧體,每一次生產過程、每一次質量檢測、每一個工人勞動量都記錄在案。裝配區(qū)、高精機加區(qū)、結構件區(qū)、立庫區(qū)等幾大主要功能區(qū)域都是智能化、數字化模式的產物。
18號廠房有一個最會計算的“大腦”——MES(制造企業(yè)生產過程執(zhí)行管理系統(tǒng)),它也是智能制造的核心。
通過MES,一個訂單可快速精準地分解到每個工位。沿著MES流程,產品不僅能夠“了解”自己被制造的全過程和細節(jié),還能回答“哪組參數被用來處理我”“下一站我應該去哪個工位”等問題。
在MES的“指導”下,18號廠房實現(xiàn)了廠內物流、裝配、質檢各環(huán)節(jié)自動化,一個訂單可逐級快速精準地分解至每個工位,曾創(chuàng)造一小時下線一臺泵車的“三一速度”。如果沒有強大的計算能力,這一切難成現(xiàn)實。
通過對整個生產過程的精益管控,18號廠房的生產效率提高24%以上,生產周期縮短28%,減少生產誤操作40%,不良品率下降14%,物流運作效率提高18%以上,節(jié)省人力成本約20%,總體制造運營成本降低28%……這樣一組數字,能充分說明18號廠房“聰明”的程度和強大的計算能力。
目前,通過智能化管理,18號廠房500多臺設備滿負荷運作,每月可完成600至700臺設備的生產。(王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