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高溫天氣的持續(xù),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價格也迎來了大幅上漲。
最近有上海車主在網(wǎng)上曬出了賬單,同一時間段、同一地點充電樁的價格,居然由1.15元/度漲到了2.05元/度,漲幅高達78%;
浙江的網(wǎng)約車車主也積極跟帖,表示高峰時期的充電費也相比之前漲了足足0.4元/度;
【資料圖】
鄭州、青島、重慶、合肥等多地也出現(xiàn)了同樣的現(xiàn)象,高峰期的充電價格上漲了超過50%。
面對這一問題,最高興的似乎是一些燃油車主。他們表示自己早已預料到,隨著新能源車保有量的增加,電費瘋漲是遲早的事。漲到兩塊只是開始,后面漲到四塊都有可能,直到與燃油車的用車費用持平。
事情真的會這樣發(fā)展嗎?買新能源車真的是韭菜嗎?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。
1
天價電費可能性微乎其微
在汽車圈有這樣一句話,最關心里程焦慮的是燃油車車主,最關心電費的也是燃油車車主。這句話并不夸張,雖然里程焦慮這事說起來嚇人,但大多消費者在買車之前基本已經(jīng)考慮得非常充分了,其實并不怎么被這事困擾。
天價電費也是一樣,已經(jīng)傳了很多年,接下來可能還要傳很多年,但大概率不會降臨。
首先我們回顧一下,電費漲價傳得最狠的是什么時候?基本就是夏季和冬季,因為這兩個時期有制暖和制冷的需求。在這個時期,工業(yè)用電基本都會有所上浮的,大概就是高峰時段上浮50%以上,平常時段上浮20%左右。這個價格對于運營車來說會有一定的影響,但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影響倒不會太大。
功夫汽車找了某充電網(wǎng)運營商的價格信息,選了價格最貴的一處充電站,發(fā)現(xiàn)最尖峰的時段確實一度電達到1.21元,算上服務費超過2元。但在超過14小時的平時段,充電總價格是1.5元,屬于正常范疇。而且哪怕現(xiàn)在是用電最高峰的時期,依然保留了谷價1.18元。這還是商用充電樁的價格,實際上家充沒有服務費,電價也是掛靠居民用電,價格只會更低。
在用電最高峰的時段,電費處于現(xiàn)在這個水準,其實遠沒有到“民不聊生”的地步。
而且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,不管是電網(wǎng)負荷還是充電樁數(shù)量,都在飛速增長。這也意味著充電價格上漲絕不會是“一邊倒”,而是有不少的緩沖空間。
根據(jù)國家能源局的數(shù)據(jù),今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累計達到43076億kWh。我們來算一下新能源汽車的用電量,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大約為1300萬輛,假設每輛車平均電容量為50kWh,每年充電循環(huán)100次,每年的用電量大概是650億kWh,半年就是325億kWh,占全社會總用電量的0.75%。
說白了,哪怕所有的車都換成新能源車,用電量對于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微乎其微的。更不用說要真有那么大需求,風電活了,核電活了,光伏活了,怎么都會把電價壓下來,天價電價的擔心實無必要。
2
“四大”護法
電池年鑒為最大隱患?
除了一直被傳言的電費猛漲外,關于新能源車還有其他三個傳言,分別是維修保養(yǎng)貴,保險費用高,以及電池“報廢”隱患。
先說維修保養(yǎng)的問題,現(xiàn)在確實有部分新能源車的維修價格極高,最典型的就是特斯拉,因為采用一體化車身的緣故,特斯拉一個小磕碰往往維修價格就要上萬。此外特斯拉的噴漆修復價格也比較高,隨便小剮蹭的維修費用就高達上千元。
但這似乎只是特斯拉的問題,大部分的新能源車其實并沒有這個困擾。以比亞迪秦PLUS為例,它的補漆與小磕碰的處理費用與一般燃油車無異,哪怕是更換先后保險杠,也就在千元左右,與傳說中的“天價”似乎并不相符。至于保養(yǎng),新能源車的保養(yǎng)周期往往比燃油車更長,涉及的更換費用也更少。
保險費用其實與維修費用是強相關的,車主修的錢多,保費自然也高。因此傳聞的新能源天價保費,涉及的其實往往也是特斯拉、蔚來、理想這些,它們本身單價就高,既然車價上對標的是BBA,保費自然也要跟上。
相比之下,倒是新能源車的電池年檢更令人擔心。目前由幾家公司共同起草的《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(guī)程》已經(jīng)開始征求意見,不出意外很快電動車專屬年檢方案就要出爐,其中最大的爭議項,無疑是電池年檢方案。
一旦電池年檢不合格,車輛就要被打回整改,畢竟涉及安全問題。而這個整改的費用是由廠家承擔,還是用戶承擔,目前暫時沒有答案。尤其是一些新勢力車型,可能還沒開幾年,廠家已經(jīng)沒了,那這個費用又由誰承擔呢?
相比電費、維修費、保險費,這個倒是最應該擔心的。
3
燃油車靠譜,混動車受益
相比于新能源車的各種不確定性,燃油車確實更“穩(wěn)”一些。只要國七法規(guī)遲遲不實施,現(xiàn)下燃油車的風險確實已經(jīng)非常小,各項技術已經(jīng)趨向成熟,消費者踩坑的風險很小。
但在電動化的大潮下,燃油車想要“復辟”,已經(jīng)基本沒有可能,因為新能源車的優(yōu)勢實在太大了。
首先是架構層面,得益于純電架構的優(yōu)勢,新能源車的空間利用率往往更加優(yōu)秀。以Aion Y為例,它的車身尺寸為4535*1870*1650mm,軸距卻達到了驚人的2750mm,相當于緊湊型SUV的尺寸,卻有著中型SUV的橫向和縱向空間,實用性相比同級燃油車優(yōu)勢明顯。而得益于更小的車身,也能做到更好的操控和更低的能耗。
在智能化方面,新能源車因為有“天生”的電源,也遠比燃油車的潛力更大。像現(xiàn)在令人欲罷不能的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功能,燃油車想要做到同等的水準,簡直難于登天。
相比于燃油車技術迭代的緩慢,如今新能源車可謂是日新月異,從成長性的角度兩者不可同日而語。
哪怕對電動車不感冒,混動車也完全能覆蓋燃油車的幾乎所有需求。不僅加速更快,駕駛感受更好,更低的油耗在長期用車過程中也更有優(yōu)勢?,F(xiàn)在幾乎所有車企都在推“油電同價”,這也意味著燃油車的競爭力正在急劇喪失。
4
功夫拍案
新能源汽車產(chǎn)業(yè)的發(fā)展確實超過了大多數(shù)人的預期,隨之而來的爭議也越來越多。但不可否認整個行業(yè)正在變得越來越少,比如前幾年節(jié)假日高速排隊充電一度上新聞,現(xiàn)如今已經(jīng)很少聽說。因為配套更完善,大家出行也更理性了。
功夫汽車最擔心的,倒是大多數(shù)消費者搞不懂自己的需求。明明沒有越野的需求,非要花大價錢買一款硬派SUV,結果車價貴能耗高;明明95%以上的用車場景都是市區(qū)和短途出游,非要買個續(xù)航100km的混動車,結果天天用電跑,充電不厭其煩。
在功夫汽車看來,大多數(shù)考慮混動車的用戶,可能更適合純電車,考慮燃油車的用戶,不妨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