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百年前吃喝不足,到成長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,中國消費在百年間實現了從量到質的全面躍升。新中國成立后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(guī)模迅速擴大,從1952年的277億元,到2019年首次突破40萬億元大關,成為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。
居民生活水平同步大幅提升。居民消費支出從主要用于解決溫飽,轉到對升級類消費產品和服務的更高需求。數據顯示,1978年,城鄉(xiāng)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高達57.5%和67.7%;到2020年,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降到30.2%,其中城鎮(zhèn)為29.2%,農村為32.7%。
隨著經濟快速發(fā)展,消費市場潛力還在加快釋放。數據顯示,2016-2019年,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55%以上。2019年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大關,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.8%,拉動經濟增長3.5個百分點,連續(xù)6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。
2020年,面對疫情嚴重沖擊,我國消費市場還是走出了穩(wěn)步復蘇的曲線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.2萬億元,下降3.9%,降幅較上半年收窄7.5個百分點。最終消費占GDP比重達到54.3%,消費仍然是經濟穩(wěn)定運行的“壓艙石”。
2021年作為“十四五”時期的開局之年,消費市場回暖腳步進一步加快。國家統(tǒng)計局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今年5月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945億元,同比增長12.4%,兩年平均增長4.5%;環(huán)比增長0.81%。
其中,升級類商品和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增長迅速。從兩年平均增速看,5月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.9%,通訊器材類、化妝品類、體育娛樂類相關商品零售同比增長則實現10%以上。
同時,與居民消費相關的零售、餐飲、文體娛樂等行業(yè)的商務活動指數均達到58%以上,呈現穩(wěn)步恢復態(tài)勢。在“五一”假期期間,全國國內旅游出游2.3億人次,同比增長119.7%,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103.2%;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132.3億元,同比增長138.1%,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77.0%。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較2020年同期均有大幅提升。
事實已經證明,中國作為擁有14億人口、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大國,已經成為全球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。在2018年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,我國宣布,預計未來15年,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。
展望未來,隨著居民收入穩(wěn)步增長帶動消費能力提升,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,消費領域繼續(xù)擴大,消費環(huán)境繼續(xù)改善,消費在中國經濟發(fā)展中的基礎性作用將進一步發(fā)揮。同時,我國強大的國內市場也將為各國合作提供更多機遇,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貢獻中國力量。(王文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