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聲在線8月3日訊(全媒體記者 李成輝 實習生 唐潔穎)“咦,這棵樹竟然‘長’進了地鐵站!”8月3日,來長沙旅游的李女士驚奇地發(fā)現(xiàn),地鐵2號線湘江中路地鐵站出入口正前方有一棵樟樹,不僅長在地鐵站,還上穿了其頂棚,令人嘖嘖稱奇。三湘都市報記者連日走訪發(fā)現(xiàn),樟樹不光“霸”在地鐵口,不少公交站臺上也有它們“擋道”的身影,精彩演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。
樟樹從地鐵口頂棚穿過 乘客:真是“獨樹一幟”
樹是一座城市的靈魂。在城市建設過程中,如何處理與樹的關系,考驗著城市的智慧與溫度。
(資料圖)
地鐵2號線湘江中路站的1號出入口位于湘江中路西側(cè)的湘江風光帶上。李女士發(fā)現(xiàn)的這棵樹位于1號出入口外側(cè)正前方。三湘都市報記者在現(xiàn)場看到,這棵樟樹底部樹干筆直,長到4米多高時分成了三杈,出入口頂棚正好在枝杈上方,其中兩枝從頂棚穿了過去,旁邊稍細一點的樹枝則從頂棚邊緣向上伸張。地鐵口也被這棵樟樹一分為二。
(8月3日,長沙地鐵2號線湘江中路站1號出入口,一棵樟樹穿過了出入口頂棚。全媒體記者 李成輝 攝)
遠遠望去,樹與站渾然一體,滿是和諧:既像是大樹撐起了地鐵站安全,又像是地鐵站架起了古樹生長;感覺是地鐵站在給樟樹遮風擋雨,又感覺是樟樹在給地鐵站遮陰納涼。
對此,不少乘客表示:“果真是獨樹一幟啊!”“被暖到了,感受到了城市獨有的溫度”“很有感覺,也本該如此,畢竟樹先長在了這里”。
對于地鐵口的這棵樟樹,建設方曾說,是經(jīng)過多次方案比選與優(yōu)化,最終采取讓大樹與車站融為一體的方式進行保留,這也是長沙綠色地鐵建設的重要體現(xiàn)。
建設方負責人還表示,湘江風光帶的樹木植被較為密集,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鐵站出入口對周邊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影響,最終選定的出入口位置既能最大限度滿足地鐵站人流疏散要求,同時也能最大程度保護周邊生態(tài)與環(huán)境,“設計中也考慮到了樹的生長問題,會結(jié)合樹木生長的情況進行維護整修?!?/p>
樟樹“盤踞”公交站 乘客:大樹底下好乘涼
當天,長沙城區(qū)最高溫接近36℃,室外等公交對市民來說是一件不太愉快的事。省婦幼、烈士公園南門等公交站似乎就不存在這個問題。午后的省婦幼公交站,強烈的陽光被站臺上的幾棵大樟樹遮去了大半,只有少許能穿過樹葉的縫隙,給人感覺也沒那么熱了。到省婦幼就診的市民劉女士不疾不徐,從容地坐在公交站臺,“到底是大樹底下好乘涼吶!”
(8月3日,湖南烈士公園南門公交站臺,3棵樟樹屹立,為候車市民提供遮陰。全媒體記者 李成輝 攝)
在烈士公園南門的公交站臺上,也有樟樹“盤踞”。三棵樹,不僅樹齡相仿,個頭也相差不多,其樹冠形成了大片的綠蔭,不僅路人,就連公交站的頂棚也被納入其中。微風吹過,絲絲清涼。而不遠處的另一個公交站,由于缺少樹蔭庇護,其頂棚遮蓋的范圍又小,等公交的市民只得追著陰涼跑,“能有棵樹就好了!”
“為樹讓路”成長沙城市新常態(tài)
有市民表示,公交站臺上的樟樹,既保護了林木、又提供遮陰功能,巧妙體現(xiàn)出“生態(tài)之道”的內(nèi)涵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,長沙歷來重視守綠、護綠。
“人挪活,樹挪死?!痹诔鞘胁粩嗟冞^程中,為樹讓路,已成長沙城市更新中的新常態(tài)。烈士公園南門公交站一旁,就是地鐵6號線烈士公園站,背后也有一段相似的故事。為最大限度地保護烈士公園的現(xiàn)有植被,建設方多次優(yōu)化設計方案,最終將車站站位往西移了160米,車站總長也縮短到了166米,設計在園內(nèi)的原4號出入口也被取消。
“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(tài)和自然環(huán)境?!鄙鲜鼋ㄔO者表示,“樟樹是長沙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名片,為它們讓路,理應是一項共識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