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日報(bào)·華聲在線2月2日訊(通訊員 曾星富 段王潔)2月2日,大年初二。桂東縣的群眾在走親訪友時(shí),有一樣禮品必不可少,那就是大禾糍粑。
隨意走進(jìn)桂東縣寨前鎮(zhèn)中心村一戶人家,家里的桌上都整齊擺放了一塊塊顏色黃黃、大小均勻的年糕,這就是大禾糍粑。
大禾糍粑是中心村老百姓過年必備的年貨。當(dāng)?shù)厝藢⒁环N名為“黃泥柴”的植物燒成灰用以熬制堿水,用堿水將洗凈的粳稻米浸泡24小時(shí),再經(jīng)過蒸熟、搗合、切段、晾涼等工序,金黃的大禾糍粑就制作好了。
村民黃建生從小跟隨父輩做大禾糍粑,如今,大禾糍粑的部分傳統(tǒng)工藝已被現(xiàn)代機(jī)械代替,但不變的是人們回家過年的溫暖情懷。他告訴記者,每年春節(jié),這里家家戶戶都會做一些大禾糍粑,親朋好友之間相互贈送品嘗。在他們的方言里,糍粑中“糍”字的讀音與“齊”相似,因此,大禾糍粑也象征著齊全、圓滿,成了大家走親訪友之佳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