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聲在線1月19日訊(通訊員 張俊 記者 龍騰)“好伢子咧,俺又來坐這趟‘幸??燔嚒?這趟車和俺,緣份可真海了去嘍!”1月17日是春運的第一天,懷化市麻陽縣錦和鎮(zhèn)60歲的張文菊,和往常一樣,挑著一擔滿滿的紅心柚子,向7272次列車的列車長茶劍明亮了亮車票,眉眼里滿是笑意。
(人氣很旺的慢火車。通訊員 李虹翰 攝)
錦和鎮(zhèn)是地道的湘西苗寨,自古便有“天險之最,莫如湘西”的說法。這里盛產(chǎn)水果,聞名遠近,但卻因山高路險,無法大規(guī)模運輸。曾幾何時,苗家的山貨出不了山,山外的事進不了寨,苗家兒女的日子過得極清苦。但是,自從2006年起,這一“老大難”便有了質的改觀。
這一改觀來自于廣鐵集團懷化車務段開通的7272/1次列車。這趟列車時速最高40公里,是一列既老且土的“綠皮車”,車里連臺空調都沒裝。然而,帶著扶貧性質的公益使命,注定了這趟從起點到終點長逾178公里路、單程票價最低卻僅售2元的列車,將會在沿途發(fā)揮重要的運力輻射價值。它的到來,直接破解了困擾苗家兒女千百年的“出山難”——鄉(xiāng)親們可以挑著裝滿瓜果蔬菜的擔子乘車,走出大山,走向外面的世界。
張文菊就是這趟車的最佳見證者。列車剛開通沒多久的時候,她丈夫因為摔傷,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,每月僅醫(yī)藥費開支一項就將近兩千元。重大的變故面前,兩個孩子只得外出務工貼補家用,全家人日子長期以來,一直過得緊巴巴地不見起色。有一天,村干部找到她門上,動員張文菊搭乘“綠皮車”,把自家種的紅心柚子銷往千里之外的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,聽著村干部“票價才6塊錢,坐車一天能來回往返,柚子能多賣不少錢哩”的真誠勸說,張文菊將信將疑。
抱著“試一試”的想法,張文菊精心拾掇好一擔柚子,忐忑地踏上了站臺。但讓她沒想到的是,錦和車站的黨總支書記李書記領著年輕的茶劍明列車長格外熱情,不僅幫扶著她順利上了火車,還發(fā)動列車員們幫著她吆喝著,在車廂里就做起了生意。更沒想到的是,這兩擔柚子還沒等到松桃就賣光了,價格比在老家集市上足足貴了三倍!從此,張文菊便深深喜歡上了7272/1次列車,更親切地將它稱為“幸??燔嚒?。
“黨的政策好,把鐵路通到苗寨的家門口不說,還能讓我們在車上賣水果!”從2007年到如今,15年的搭乘路上,張文菊每天搭乘著“綠皮車”,把自家生產(chǎn)的水果銷到各地,更通過勤懇的勞動,把原先家里的木頭房子,改建成了兩層小洋樓,日子過得有滋有味。如今,老伴的病情也得到了穩(wěn)定,兩個孩子也已經(jīng)長大成人,當年接她的茶劍明列車長也已近中年,而這趟7272/1次列車,依然每天穿行在苗寨之間,堅守著使命,風雨無阻,駛過的幸福路上是濃濃的愛心和溫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