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振亞
據悉,從1月1日起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》正式實施,這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專門立法,將家庭教育從“家事”上升到“國事”,中國父母進入“依法帶娃”時代。
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但如何開展好家庭教育卻不是件容易的事?!吨腥A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》用6章55條,為父母如何開展家庭教育提供了“指南針”。在筆者看來,這部法律更是針對目前家庭教育的一些誤區(qū)進行了糾偏。
“親自養(yǎng)育,加強親子陪伴”被明確寫進法律。由于種種原因,當下,不少父母把孩子交給上一輩養(yǎng)育,導致孩子“缺愛”與“隔代”現象嚴重。今后,父母們要擺正觀念了,要想方設法親自養(yǎng)育,加強親子陪伴。這既是落實法律的應有義務,也是教育好孩子的不二法門。
“不能輸在起跑線上”是不少父母時常掛在嘴邊的話。為此,一些家長不惜實施“雞娃式教育”“虎媽式教育”,用不計成本的投入和高度的嚴格要求,把孩子折騰得身心俱疲。其實,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個體差異,少一些功利與焦慮,方能靜待花開。對此,法律也明確提出,家庭教育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發(fā)展規(guī)律和個體差異。
當前的家庭教育存在重智力而輕德育的誤區(qū)。德者,才之帥也。有德有才是正品,有才無德是危險品。法律作出要求,今后家長應把德育擺在突出位置,要用正確思想、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(yǎng)成良好思想、品行和習慣,要通過潛移默化、言傳與身教,為孩子播下崇德向善的種子。
當然,在開展家庭教育的同時,父母還應保證孩子營養(yǎng)均衡、科學運動、睡眠充足、身心愉悅,引導孩子以辛勤勞動為榮,以好逸惡勞為恥,這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基礎。
家庭教育,重若千鈞。賦能、指引家長“依法帶娃”,這部法律的實際意義和將產生的效果值得大家特別關注和期待。